發(fā)布時間:2020-10-28 13:16:05 瀏覽次數(shù):433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個并不十分的術語,一般指的是重度耳廓發(fā)育不全。常伴有外耳道閉鎖,中耳畸形和頜面畸形。其發(fā)生率約1:7000男性多見,在右側者多見,雙側者不足。手術時可將耳廓再造術和中耳術合在一起手術。
耳朵是由皮膚與軟骨支架構成的,耳朵再造手術的難點也就是這兩個方面的問題。耳支架目前一般認為自體肋軟骨較為理想;皮膚則以乳突區(qū)無毛皮膚。根據如何使用乳突區(qū)皮膚的原則,能將手術分為好幾種方法。
手術適應癥:
對雙側小耳畸形并伴外耳道閉鎖,患者應首先考慮外耳道和中耳手術,以改聽力。對于單側小耳畸形并伴外耳道閉鎖者,則先行耳廓再造術。以后再根據需要決定是否進行中耳手術,如條件許可,也可將耳廓再造術和中耳術合在一起手術。
對于小耳畸形并伴有嚴重頜面部畸形的患者,一般宜先行頜面部的整形術。否則無法使再造耳處于合適的位置上。
耳廓缺損會嚴重影響兒童的正常心理發(fā)展,為了不影響其心理發(fā)展,再造耳手術應盡量爭取在學齡完成,一般以6歲以后為宜。
手術禁忌癥:
耳廓再造是一個困難、復雜的手術,要慎重,年老體弱才者宜佩帶假耳,不宜施耳朵再造術。
術后處理及注意事項:
術后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3-5天,第12天拆除再造耳及耳后區(qū)縫線,拆線后仍需包扎數(shù)天。包扎時注意在耳后溝處用紗布填塞,術后三周可去除全部敷料,小心拔除耳輪緣處頭發(fā),半年內避免過度壓迫再造耳。后12天拆線,術后短期內不應受到外力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