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人體是由經絡組成,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lián)絡臟腑支節(jié),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穴位就分布在經絡上,只要按摩穴位血氣通暢了,身體自然健康,因為穴位是體表經絡氣血輸注身體外部的特殊位置,通過刺激穴位,能起到調整體內氣血運行的目的。
中醫(yī)認為人體是由經絡組成,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lián)絡臟腑支節(jié),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穴位就分布在經絡上,只要按摩穴位血氣通暢了,身體自然健康,因為穴位是體表經絡氣血輸注身體外部的特殊位置,通過刺激穴位,能起到調整體內氣血運行的目的。
1.治療時應對患者說明治療特點和
注射后的正常反應。
2、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感染,每注射一個穴位換一個針頭。使用前應注意藥物的有效期,不要使用過期藥。并注意檢查藥液有無沉淀變質等情況,如已變質即應停止使用。
3、注意藥物的性能、藥理作用、劑量、配伍禁忌、副作用和過敏反應。凡能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如青、鏈霉素,鹽酸普魯卡因等)必須先作皮試,皮試陽性者不可應用。副作用較嚴重的藥物,不宜采用。刺激作用較強的藥物,應謹慎使用。
4、一般藥液不宜注入關節(jié)腔、脊髓腔和血管內。注射時如回抽有血,必須避開血管后再注射。如誤入關節(jié)腔可引起關節(jié)紅腫熱痛等反應;如誤入脊髓腔,會損害脊髓,切須注意。
5、在神經干旁注射時,必須避開神經干,或淺刺以不達神經干所在的深度。如神經干較淺,可超過神經干之深度,以避開神經干。如針尖觸到神經干,患者有觸電感,就須退針,改換角度,避開神經干后再注射,以免損傷神經,帶來不良后果。
6、軀干部穴位注射不宜過深,防止刺傷內臟。背部脊柱兩側穴位針尖可斜向脊柱,避免直刺而引起氣胸。
7、年老體弱者,注射部位不宜過多,用藥劑量可酌情減少,以免暈針。孕婦的下腹、腰骶部和三陰交、合谷等孕婦禁針穴位,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產。
推薦閱讀:
中醫(yī)穴位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 穴位注射到底有什么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