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05-28 09:08:00 瀏覽次數(shù):358
穴位注射技術。穴位注射技術是將小劑量中西藥物注入穴內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操作技術。本技術通過藥物在穴位的吸收過程中產生對穴位的刺激,利用藥物與腧穴的雙重作用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本方法適用于多種慢性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1.常用器具
根據使用藥物的劑量大小及針刺的穴位選用不同型號的一次性無菌注射器和針頭。常用針頭為4~6號普通注射針頭,牙科用5號長針頭及封閉用長針頭。
2.常用藥物
根據臨床需要通常使用以下幾類藥物:(1)中草藥注射劑:如復方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等中藥注射液。(2)維生素注射劑:如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注射液等。(3)其他常用藥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鹽水、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多數(shù)供肌肉注射用的藥物可考慮作小劑量穴位注射。
二、基本操作方法
根據所選穴位及用藥量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和針頭。局部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用無痛快速進針法將針刺入皮下組織,然后緩慢推進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脹等“得氣”感應后,回抽一下,如無回血,即可將藥物推入。
1.操作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藥液;慢性病體弱者用輕刺激,將藥液緩慢輕輕推入;急性病體強者可用強刺激,快速將藥液推入。如需注入較多藥液時,可將注射針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淺層,邊退邊推藥,或將注射針更換幾個方向注射藥液。
2.注射角度與深度
根據穴位所在部位與病變的不同要求,決定針刺角度及深度。同一穴位可從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要決定注射深淺度,如三叉神經痛于面部有觸痛點,可在皮內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勞損多在深部,注射時宜適當深刺等。
3.藥物劑量
穴位注射的用藥劑量決定于注射部位及藥物的性質和濃度。頭面部和耳穴等處用藥量較小,每個穴位一次注入藥量為0.1~0.5ml,四肢及腰背部肌肉豐厚處用藥量較大,每個穴位一次注入藥量為1~5ml;刺激性較小的藥物,如葡萄糖、生理鹽水等用量較大,如軟組織勞損時,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以上,而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如乙醇)以及特異性藥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較小,即所謂小劑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為常規(guī)用量的1/10~1/3。中藥注射液的常用量為1~2ml。
4.療程
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應強烈者亦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療程根據病情確定,一般10次為一療程,療程之間宜間隔5~7天。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穴位注射的資訊可咨詢呆狐網在線整形專家,也可以直接撥打呆狐網整形預約電話:400-0937-795
整形資訊:穴位注射綜合治療 穴位注射祛除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