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也稱帶蒂移植皮膚?,F(xiàn)代觀點認為,皮瓣是由皮膚和皮下組織構成的組織塊,可以從身體的一處向另一處轉移。在轉移過程中需有一個或兩個蒂部相連接,也可暫不連接,移植后再進行血管吻合。皮瓣的血液運輸和營養(yǎng)在早期完全依靠蒂部供應。
皮瓣也稱帶蒂移植皮膚?,F(xiàn)代觀點認為,皮瓣是由皮膚和皮下組織構成的組織塊,可以從身體的一處向另一處轉移。在轉移過程中需有一個或兩個蒂部相連接,也可暫不連接,移植后再進行血管吻合。皮瓣的血液運輸和營養(yǎng)在早期完全依靠蒂部供應。當皮瓣在移植處愈合后3周左右,又逐漸建立起新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這時就可以切斷蒂部,皮瓣移植過程也就結束了。
帶蒂移植的皮膚稱為皮瓣,手術過程包括形成、移轉和斷蒂三個步驟,歷時既長,又較皮片移植復雜。
皮瓣主要分扁平皮瓣和皮管兩類
1.扁平皮瓣常用于鼻部缺損的修復。大部應用鄰近的額部皮瓣,修復后的厚度和色澤與缺損區(qū)相近,效果較好。
2.皮管在預定供皮部位,作長軸與主要血管走向一致的兩條平行切口,由一側切口向對側貼近筋膜表面剝離,直至對側切口,形成一皮膚條帶。嚴密止血,縫制成皮管(圖4)。供皮區(qū)的創(chuàng)緣廣泛游離,減少傷口張力后縫合。皮管的長度與寬度之比不宜超過2.5~3∶1,否則不易存活。皮管形成后要注意血運情況,勿使蒂部扭轉,以免引起壞死。皮管形成3~4周后,經過移轉,再經3~4周后,切斷蒂部。斷蒂前用細橡皮筋束于蒂部作夾壓訓練,暫時阻斷血運,防止因血運突然減少而影響存活。
移植術后要嚴密觀察,檢查有無血運障礙、繼發(fā)出血或炎癥感染等現(xiàn)象。以上三者是移植術失敗之主要原因,因此,術前需精神設計,注意供皮區(qū)的主要血管走向,使能建立有利的血液循環(huán),術中操作要輕柔,避免創(chuàng)傷過重,并且要妥善止血,嚴密縫合,不留間隙,使既有利于固定,又能防止?jié)B血,不致形成血腫招致感染。這是移植術成功與否和防止并發(fā)癥的關鍵,宜多加注意。
皮瓣移植的適應癥
增強局部血運
改善營養(yǎng)狀態(tài)如放射性潰瘍,褥瘡等,局部營養(yǎng)貧乏,傷口很難愈合,通過皮瓣輸送血液,改善局部營養(yǎng)狀態(tài),因而這種皮瓣是局部軸型皮瓣或島狀皮瓣,且不需作斷蒂手術,這樣不僅可以保持修復區(qū)的良好血供,并可望有較好的感覺恢復。
皮瓣移植修復洞穿缺損
皮瓣移植修復洞穿缺損
洞穿性缺損的修復
如面頰部洞穿性缺損,除制作襯里外亦常需要具有豐富血運的皮瓣覆蓋。此外鼻梁、上腭等處的洞穿性缺損,陰道膀胱瘺或直腸瘺的修復亦須按照洞穿性缺損的治療原則施行手術,包括襯里組織和覆蓋組織兩部分。
器官再造
如鼻、唇、眼瞼、眉毛、耳、陰莖、手指的再造皆以皮瓣為基礎,再配合其他支持組織(如軟骨、骨、筋膜等)的移植。
修復創(chuàng)傷
修復有肌腱、骨、關節(jié)、大血管、神經干等組織裸露的新鮮創(chuàng)面或陳舊性創(chuàng)傷。對有深部組織(肌腱、大血管、神經)缺損或外露的創(chuàng)面,不穩(wěn)定疤痕緊貼骨面或合并有潰瘍的瘢痕,為了加強局部軟組織的厚度,或為后期進行肌腱、神經、骨、關節(jié)等組織的修復,都應該施行皮瓣修復。
溫馨提示:請廣大愛美者一定要選擇正規(guī)的大醫(yī)院就醫(yī),這樣才能保證你的手術效果和安全。
推薦閱讀:皮瓣移植的種類有哪些? 請注意皮瓣移植手術的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