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12-28 10:23:00 瀏覽次數:347
小耳畸形矯正術一般應用自體肋軟骨雕刻耳支架,手術步手術是埋入耳廓支架;第二步小耳畸形矯正術;第三步是耳屏和耳甲腔成形手術。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臨床特征涉及的部位主要是耳廓、外耳道和中耳,內耳往往不受累。按照畸形程度,臨床上常用的分型為三型:
Ⅰ度:耳廓的大小、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但耳廓重要的表面標志結構存在,外耳道狹窄,嚴重時外耳道出現閉鎖;
Ⅱ度:較為典型,只存在呈垂直方位的耳輪,呈臘腸狀,外耳道閉鎖;
Ⅲ度:只存留皮膚、軟骨構成的團塊,嚴重者出現無耳。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中耳發(fā)育障礙類型多達十余種,主要為聽小骨、鼓室肌肉和面神經的發(fā)育畸形,并且同外耳畸形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先天性外耳畸形在嚴重病例中可以表現為序列征的臨床癥狀之一,如:眼-耳-脊柱序列征。其患者除存在小耳畸形外,還患有半面短小(顳骨,上頜骨或下頜骨發(fā)育不全),軟組織畸形(耳前贅生物或大口畸形),眼瞼缺損(眼瞼缺損,瞼結膜上皮囊腫),脊柱畸形,以及先天性腎臟和心臟缺損。
那么伴有面部畸形的小耳畸形該如何治療呢?
半側顏面發(fā)育不全是小耳畸形患者常見的伴發(fā)畸形。這是一種以耳、上頜、下頜為中心的骨、肌肉及其他軟組織發(fā)育不良的先天畸形,主要表現為一側顏面發(fā)育遠遠落后于另一側,臉明顯偏斜。半側顏面發(fā)育不全的發(fā)病率與小耳畸形近似。由于受累的組織涉及面廣泛,畸形的表現多變復雜,不同的患者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案。但是由于這種畸形伴隨著患者的發(fā)育逐漸加重,所以盡早治療是更好的選擇。我們的治療原則是先用頜骨延長技術矯正骨組織的畸形,平衡顱面骨組織的結構,再逐漸在這個基礎上改善軟組織的畸形。如果條件合適,頜骨延長手術早可以在4歲進行。
推薦閱讀:外耳再造的方法有哪些? 先天性小耳畸形對病人的心理影響